如何区分“问题解决”与“课题达成”?─面向新人项目经理的“防守”和“进攻”的思考方法
Back to Top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这篇文章已从日语翻译而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始版本。
前言
#在 之前的文章 中,我们学习了识别“事实”与“真相”的重要性。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迷茫吗。
“应该应对眼前的问题吗?”
“还是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呢?”
辨明困惑的本质,是通向成功的分水岭。
因此,这里将介绍两种可根据情况加以区分使用的思考方法。
这就是 “问题解决型”与“课题达成型”。
本文是面向新人项目经理的系列文章之一
- 第1回:从“问题”和“课题”的区别开始(课题管理入门)
- 第2回:侦探式管理 — 如何识破真相?(思考方法·观察篇)
- 第3回:从“问题”和“风险”的区别开始(风险管理入门)
- 第4回:用 SOAP 诊断“问题”并对“课题”进行处方(问题解决篇)
- 第5回:切换“问题解决型”和“课题达成型”的思考方法(思考切换篇)
👉 初次阅读者推荐从 第1回开始 阅读。
“问题解决”与“课题达成”:区分使用两种方法的判断标准
#本文将面向新人项目经理(PM)介绍:
- 两种方法的区别与判断标准
- 各种方法的推进方式及其活用方式
- 根据情况切换的“思考轴”
在制造业和现场改进领域,有时将其整理为:
- 问题解决 = “消除不良”的守势方法
- 课题达成 = “创造优良”的攻势方法
理解这一区别后,就能明白当前应优先做什么。
那么,这两种方法该如何区分使用呢。
答案很简单。关键在于“现实”与“目标”的关系。
仅凭文字可能不易理解。
接下来,逐一详细说明。
巩固项目的“防守”:问题解决型方法是什么
#何时需要问题解决型?现场常见的三种情况示例
#让我们设想具体场景。
- 在刚发布的服务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缺陷……
- 计划的成本或进度开始出现延迟或超支……
- 收到客户的投诉,或未能达到销售目标……
这些情况令人心痛吧。
这是比“理想状态”更差的负面局面。
首先要将这种负面状况恢复到零。
这就是“问题解决型”方法的目的。
“问题解决型”方法的基本步骤:巩固防守流程
#该方法如同侦探揭示事件原因一般推进。
请重视每一个步骤。
在现场应对中,“3现”“3即”“3彻”这三大原则非常重要。
这些原则用于准确把握问题、迅速应对并确保彻底完成。
若能牢记这些原则,就能更有效地应对问题。
步骤 | 做什么(What) | 目的(Why) |
---|---|---|
① 问题确认 | 准确掌握“发生了什么”这一事实。 | 以免被情绪或臆测左右,保持客观视角。 |
② 原因分析 | 反复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深入挖掘根本原因。 | 以制定有效对策,防止同样失败再次发生。 |
③ 对策制定 | 结合应急措施与永久对策进行思考。 | 不只是权宜之计,而是彻底切断问题根源。 |
④ 执行与验证 | 实施对策并认真监控效果。 | 确认问题是否真正解决,持续跟进到最后。 |
- 3现:现场、实物、现实。帮助正确理解问题。
- 3即:即时、立刻、迅速响应。促进快速应对。
- 3彻:始终、始终到底、彻底。体现始终贯彻到底的态度。
将项目转为“进攻”:课题达成型方法是什么
#课题达成型方法适用场景?以未来导向推动项目成长的方法
#例如,以下挑战场景。
- 启动尚未存在于市场的新服务或新功能!
- 挑战创建能够显著提升团队生产力的机制!
- 作为 PM,达成自身的技能提升和职业目标!
在这样的挑战中,应从“QCDSME”视角来把握目标。
由此,可多角度评估项目成果。
课题达成型在定义“要创造什么价值”时非常有用。
若有这些指标,团队更易达成共识。
取自品质(Quality)、成本(Cost)、交付(Delivery)、安全(Safety)、士气(Morale)、环境(Environment)这六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通过平衡管理这些方面,对项目成功进行评估。
“课题达成型”方法的基本步骤:加速进攻流程
#在课题达成型方法中,并不满足于现状与目标一致,而是从提高目标水平开始。
如上图所示,通过提高目标,有意识地制造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Gap)。
正是这一差距,成为将项目推向下一个层级的“课题”。
步骤 | 做什么(What) | 目的(Why) |
---|---|---|
① 目标设定 | 确定“在何时完成、做什么、如何做”的具体目标(如 SMART 等)。 | 统一团队整体认知,朝着同一方向努力。 |
② 现状把握 | 明确已设定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即课题)。 | 明确应当投入到哪些工作中。 |
③ 计划制定 | 将通往目标的路径划分为里程碑和任务并进行构建。 | 制定可行的计划,稳步前进。 |
④ 执行与改进 | 在执行计划的同时查看进度,并不断改进更佳的方式。 | 提高成功率,确保向目标稳步靠近。 |
由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有时限(Time-bound)五个要素构成的目标设定标准。
总结:切换思考档位,作为新人PM成长
#- 问题解决型 是将负面状态恢复到零的“防守”方法。
- 课题达成型 是从零创造正向价值的“进攻”方法。
这两者并无优劣之分,而是像汽车档位般区分使用。
当项目出现问题时,先用“问题解决型”冷静重整;当局势稳定后,再用“课题达成型”规划未来。
能够灵活切换思维的PM,是团队可信赖的存在。
实践提示:“我现在面对的是什么?”
#在现场迷茫时,可自问:
- “这是填补与‘应有状态’之间差距的工作吗?”
- “还是对‘理想状态’的挑战?”
如果能意识到这一提问,就能明确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动。
至此,已经为新人PM连续连载了5期。
我们讲解了“问题”和“课题”的区别、情境判断、应对与达成的思考方法等。
本系列到此划下一个段落。
感谢您的阅读。
接下来,我们将稍微脱离新人PM的范畴,
介绍面向PM整体的内容,挑战更复杂的项目课题。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