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和“风险”的区别开始 — 新人项目经理的初次风险管理指南
Back to Top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这篇文章已从日语翻译而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始版本。
引言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从“问题”和“课题”的区别出发,讲解了课题管理的推进方式。这次作为续篇,将以“风险”和“问题”的区别为主线,清晰地解说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有没有这样的烦恼?
- “风险”是否指所有看起来危险的事情?
- “风险”和“问题”有什么不同?
- 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阅读本文,你将:
- 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和“风险”的区别。
- 理解为何将其视为“风险”并进行管理很重要。
- 学习到可从明天开始使用的风险管理的基本推进步骤。
- 你的项目运营将增添“预见能力”。
让我们一起掌握把“模糊的不安”转变为“具体应对”的技能吧。
本文是面向新人项目经理系列文章的一部分
- 第1回:从“问题”和“课题”的区别开始(课题管理入门)
- 第2回:侦探式管理 ― 如何洞察真相?(思维方法·观察篇)
- 第3回:从“问题”和“风险”的区别开始(风险管理指南)
👉 初次阅读者建议 从第1回开始阅读。
先来做个思维实验!哪个是“风险”?
#作为热身,请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厨房做饭时,你可能不慎将一颗珍贵的生鸡蛋掉落。
-
【A】将鸡蛋从厨房台面掉到坚硬地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鸡蛋被摔在地板上碎裂几乎无法避免。 -
【B】将鸡蛋从砧板上掉入水槽
在这种情况下,鸡蛋有可能破裂。
但落差较小,也许幸运地只会产生裂纹而已。
那么,哪个更适合作为**“风险”**呢?
回答与解说:
答案是 【B】。
风险是指伴随**“不确定性”**的事件。
【A】几乎必定会导致不良结果,更像是“应该避免的危险行为”或“问题”,因此与风险不同。
而【B】则存在“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不确定性。
它正是针对未来事件的预防,也就成为风险管理的对象。
风险与问题的区别?新人也能辨别的方法
#通过思维实验,你是否体会到“不确定性”是关键呢?
那么,让我们再次确认“问题”和“风险”的定义,并整理它们的区别。
“问题”的定义(回顾)
#问题是指“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是已经发生的棘手状况。
例如,交期延误或缺陷暴露等已显现的故障,都属于“问题”,需要立即应对。
“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对目标造成“不确定性”影响。(ISO 31000 / PMBOK®指南)
如图所示,即使看似顺利,也存在“可能无法取得成果”的下行偏差可能性。
这就是风险的概念。
也就是说,将“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称为风险。
※本文主要聚焦于带来负面影响的“负面风险”。
“问题”和“风险”的主要区别 总结
#特征 | 问题 (Problem/Issue) | 风险 (Risk) |
---|---|---|
发生时间 | 已经发生 | 尚未发生(可能在未来发生) |
确定性 | 肯定会发生 | 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
应对重点 | 发生后的解决(纳入课题管理并处理) | 发生前的预防与发生后的影响缓解(预防策·减轻策) |
已显现的“问题”通过课题管理进行应对,尚未发生的“风险”则由风险管理来处理。这是基本原则。
这是风险吗?困惑时的YES/NO流程图
#当你犹豫“这是风险、还是单纯的担忧,或者是问题”时,可参考以下判断流程图。
graph TD A[正在研讨的现象・状况] --> Q1{1 该现象・状况是否有可能影响项目目标?}; Q1 -- 否 --> NNotRisk1[<u>不是风险</u><br/>(或影响轻微)]; Q1 -- 是 --> Q2{2 该现象・状况是否为尚未发生的【未来】事件?}; Q2 -- 否 --> Issue[<u>不是风险</u><br/>如果已经发生则属于问题,应通过课题管理进行应对。]; Q2 -- 是 --> Q3{3 该现象・状况是否【不确定】会实际发生?<br/>(既不是100%也不是0%?)}; Q3 -- 是 --> IsRisk[<b>✅<u>属于风险</u></b><br/>请在风险管理表中登记,并研讨对策!]; Q3 -- 否 --> Q4{4 能否确定100%一定会发生?}; Q4 -- 是 --> Certainty[<u>不是风险</u><br/>可能是前提条件错误或工作计划不完善所导致的现象。]; Q4 -- 否 --> NotCertainty[<u>不是风险</u><br/>(确信不会发生的情况)];
风险管理的重要3个理由:“Slack(余地)”是成功的关键
#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将危险因素列举并回避”的工作。
软件工程师Tom DeMarco在其著作 SLACK: Getting Past Burnout, Busywork, and the Myth of Total Efficiency [1] 中,如下所述:
"Risk management is about planning for failure." [2]
也就是说,风险管理就是“以失败为前提进行规划”。
此外,DeMarco还说道:
"Slack is what helps organizations cope with risk. It's the buffer that allows for the unexpected." [3]
Slack(余地)正是应对变化和意外状况的“缓冲(余量)”。
如果一味追求效率,组织会失去灵活性,很容易因稍微的变化或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崩溃。
反过来,通过刻意设置“Slack=保险”,可实现具有韧性的运营。
由此可见,风险管理是一种面向“可能发生的未来”并且“刻意保留余地”的管理决策。
这种理念为判断风险管理是否正常运作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试想,如果你的项目在预算、进度和人员方面完全没有“余地”,会怎样?
如果项目总是处于紧绷状态,那可以说是非常高风险的状况。
你或许会觉得那些看似低效的“浪费”作业或成本多余。
然而,这恰恰是为应对意外变化而有计划地设置的‘Slack(余地)’。
而这正是风险管理正常发挥作用的证明。
你是将那份“余地”视为浪费,还是看作对未来的保险?
这样的判断力正是项目经理的实力所在。
面向新人PM|首先要制作的风险管理表的写法与示例
#一旦识别出风险,为了可视化和应对,就要将其登记到“风险管理表”中。
最开始使用Excel或Google表格,以下这样的简单格式就足够了。
就从这个开始!风险管理表的制作方法【附示例】
#ID | 风险登记日 | 风险内容(可能会~) | 发生概率(高/中/低) | 影响度(大/中/小) | 风险分数(发生概率×影响度) | 应对方针(预防策·减轻策) | 负责人 | 期限 | 状态 | 备注 |
---|---|---|---|---|---|---|---|---|---|---|
R-001 | 2025/06/06 | 主要成员A可能会突然离职,导致开发进度延迟 | 中 (2) | 大 (3) | 6 (高) | 将A的工作形成文档,并与B共享;准备交接计划。 | PM高橋 | 2025/06/20 | 正在制定对策 | |
R-002 | 2025/06/06 | 拟引入的外部API规格可能会大幅变更,从而产生返工 | 低 (1) | 中 (2) | 2 (低) | 定期检查API提供方的更新信息,事先评估影响范围。 | 鈴木 | 待定 | 未应对 | 以防AWS故障 |
R-003 | 2025/06/07 | 测试环境准备可能比计划延后,导致测试启动延迟 | 中 (2) | 中 (2) | 4 (中) | 重新确认所需资源,并尽早向IT部门申请;每周跟进进度。 | 佐藤 | 2025/06/15 | 已应对 | 已向IT部门申请 |
示例字段说明
#ID
:请为风险分配一个唯一的ID(例如:R-001)。风险登记日
:记录首次识别该风险的日期。风险内容
: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麻烦事”具体地以“可能会~”的形式描述。发生概率
:评估该风险实际发生的可能性。初期采用“高(3)/中(2)/低(1)”三段评估即可。请基于团队经验及过往案例进行判断。影响度
:若该风险发生,评估其对项目目标(如QCD等)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可采用“大(3)/中(2)/小(1)”等评估方式。风险分数
:将发生概率与影响度的评分相乘得出。分数越高,表示该风险越应优先考虑对策。应对方针(预防策·减轻策)
:- 预防策:为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 减轻策:万一风险发生,能将其影响降至最低的具体行动。
负责人
:明确负责实施该风险应对措施的责任人,通常需指定具体个人。期限
:设置执行应对措施或对该风险进行重点监控的目标日期。状态
:记录风险当前的状态(如:未应对、正在研讨对策、进行中、已应对、监控中、已发生(问题化)等)。备注
:记录其他特殊事项或关联信息。
QCD是取自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纳期)**的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这三要素相互影响,若优先考虑其中一项,可能会影响其他项。
PM需关注QCD的平衡,并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进行决策。
通过发生概率和影响度来评估优先级的“风险分数”是什么?
#将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度”量化并相乘,就能用客观的数值来评估抽象的“潜在危险”。
如此一来,团队更易形成共同认识,也能进行优先对策的探讨和有效的讨论。
预防和减轻,哪一个应当优先?
#基本上,优先考虑预防策是更可取的。
因为若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能大幅降低后续的成本和影响。
但若预防困难或成本过高,就需要准备减轻策。
项目经理的能力就在于如何平衡地考虑两者。
关于“已发生(问题化)”
#指风险实际发生并开始对项目产生影响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该风险不再属于“风险管理”范畴,而是作为“问题”转入“课题管理”流程,需要迅速应对。
风险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防止风险达到“已发生”这一阶段。
切勿搁置!风险管理表持续使用的运营规则
#即便是精心制作的风险管理表,一旦搁置也会很快形同摆设。
关键在于“定期审查并更新”——仅此一点,风险管理表就能发挥未来预测雷达的作用。
风险管理表维护的基本操作
#- 新风险要立即登记
当有人感到“可能需关注”时,立即加入候选。 - 以周或定期会议进行全面检查
对高优先级风险更新状态;若未应对,也要记录原因。 - 整理已完成应对的风险
将状态栏更新为“已应对”等以示明确。 - 不再需要的风险“存档”
可移至另一个表单或底部,以记录历史。
为什么维护如此重要?
#项目每天都在变化。昨日还是低风险的事项,明日可能就成了重大风险。
定期更新才是真正处于“对风险有所准备”的状态。
项目团队可用的10项风险管理检查清单
#风险管理不仅是项目经理的工作,
需要全体成员配合。
及时发现、共享并协作对策的意识,
才能实现有效应对。
请使用以下检查清单,团队定期确认风险管理状态。
项目 | 检查事项 |
---|---|
项目启动时 | 在启动会议中是否就“什么是风险”“与问题的区别”达成共识? |
是否梳理出了预想的主要风险?(是否参考过往类似项目?) | |
是否制作了风险管理表并在团队中进行了共享? | |
在项目计划中,是否在预算、进度、人员方面预留了计划性的“余地(Slack)”? | |
项目进行中 | 是否定期(例如:每周)安排时间审查风险? |
当犹豫“这是风险、仅是担忧还是问题”时,是否使用过流程图进行确认? | |
如果出现了新风险,是否迅速在风险管理表中登记? | |
已登记的风险的“状态”和“期限”是否已更新? | |
团队运营角度 | 团队内部是否营造了易于共享“不安”或“顾虑”的氛围? |
是否已形成“发现风险就报告”的文化? | |
针对各风险的应对方针,相关人员的分工是否已明确? | |
项目完成后 | 是否回顾了实际发生的风险及其应对记录? |
是否分析了为何遗漏某些意外风险? | |
是否将“风险应对的教训”作为知识留存,以便今后利用? |
总结:风险管理是防患于未然的拐杖!
#- 风险是“未来的不确定影响”,与“问题”截然不同。
- “肯定会发生坏事”不是风险,而是“前提”或“问题”。
- 不确定性恰恰是风险的本质。
- 通过评分和分类,你可以冷静地对极端事件(例如:日本消失级别的陨石撞击)进行优先级排序。
例如,“日本消失级别的陨石撞击”由于发生概率天文数字般地低,因此优先级会降低。 - 刚开始时,使用简单的列表即可。
关键在于,持续地审查并更新。
针对“问题”发生后进行的课题管理固然重要,
但从根本上防止问题发生、抢先行动的风险管理同样必不可少。
这两者如双轮并行,缺一不可,才能将项目导向成功。
风险管理即是预测未来并进行掌控的行为。
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困难,
但第一步就是发挥想象力:“或许会发生这样的麻烦,
那么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呢?”
本文介绍的概念和工具仅是基础,
请根据你的项目情况不断自定义。
最重要的是,不要独自承担,
要营造团队共同讨论风险的文化。
一定会有一天,你会庆幸:“那时我好在把风险都列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