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问题」并开出处方「课题」 — 新人项目经理向SOAP学习问题解决的「模型」
Back to Top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这篇文章已从日语翻译而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始版本。
引言
#新任项目经理(PM)们。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是否曾因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苦恼?
无法确定故障的根本原因,无法采取合适的对策,只是徒然地消磨时间。
也许你曾怀揣着那种迷茫的不安。
本文将把项目的不良状况比作“疾病”。
介绍像医生一样诊断问题并开出处方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模型”。
本文是面向新人项目经理的系列文章之一。
- 第1回:从「问题」与「课题」的区别开始(课题管理入门)
- 第2回:侦探型管理 ― 如何看透真相?(思考方法·观察篇)
- 第3回:从「问题」与「风险」的区别开始(风险管理入门)
- 第4回:使用SOAP诊断「问题」并开出处方「课题」(问题解决篇)
👉 推荐初次阅读者从第1回开始阅读。
项目异常类似“疾病”:向医生的“诊察流程”学习
#项目的问题会像身体不适一样表现为症状。
不仅要关注表面症状,还需要找出根本原因。
在这里,我们参考医生的诊察方法,学习整理问题的方法。
1. 问诊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有什么样的症状。
此时,明确患者最困扰的事情,也就是“主诉”非常重要。
主诉指的是患者来医院的原因。
具体来说,会提出以下问题。
- 何时开始出现该症状?
- 哪个部位疼痛?
- 有怎样的症状?
此外,还会为了确认症状的详细情况和病史,提出以下问题。
- 症状是如何变化的?
- 之前患过哪些主要疾病,或目前在服用哪些药物?
- 家族中是否有易患疾病或遗传性疾病?
2. 身体检查
#问诊结束后,医生会实际检查身体。
包括视诊(目视观察)、触诊(触摸确认)、听诊(倾听声音)等方法。
通过身体检查,基于问诊获得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诊断。
如有必要,还会进行血液检查或影像检查等。
具体而言,会进行如下检查和检验。
- 用灯光目视确认咽喉是否红肿。
- 将听诊器放在胸部,听呼吸音是否异常。
- 轻按腹部,用手触摸确认是否有疼痛部位。
- 测量血压和体温,通过数字确认基本健康状况。
3. 诊断与治疗方针的决定
#最后,基于获取的信息进行诊断,并决定治疗方针。
诊断就是确定病名。
治疗方针是指怎样治愈该疾病的计划。
具体而言,会如下面这样告知诊断和治疗方针。
- 诊断:“流感” → 治疗方针:“开出处方以抑制病毒增殖的药物,并建议患者在家静养,休息5天,不要上学。”
- 诊断:“轻度扭伤” → 治疗方针:“冷敷并固定患处,开出处方止痛贴布。”
- 诊断:“为确定原因,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 治疗方针:“介绍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精密检查。”
诊疗记录的“格式”:理解SOAP格式
#医生会将患者的诊疗内容和经过记录在病历卡中。
“病历卡”一词来源于德语“Karte”,用于整理和记录医疗相关信息。
病历卡也有“格式”:什么是SOAP格式
#本文标题中提到的“SOAP”是医疗现场日常使用的病历记录格式。
医师用它来系统地记录患者的状态,并制定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SOAP是以下四个项目的首字母缩写。
- S (Subjective) : 主观信息(患者本人感受到的症状、主诉等)
- O (Objective) : 客观信息(医师观察到的诊察所见、检查数据、生命体征等)
- A (Assessment) : 评估(基于S和O的信息,医师综合判断、分析的结果或诊断)
- P (Plan) : 计划(基于评估而制定的后续治疗方针、处方、检查、指导等具体行动)
SOAP的作用:为什么系统化记录很重要?
#SOAP格式是医疗现场整理诊疗记录的代表性“格式”。
将信息分为“主观(S)”“客观(O)”“评估(A)”“计划(P)”四个区块进行记录。
这样可以防止医疗团队整体在患者状态和治疗方针方面产生认知偏差。
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适当的判断和应对。
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什么SOAP是强大的问题解决工具
#SOAP虽然是医疗现场的记录“格式”,本质上是一种“系统化捉住问题”的思维过程。
这种思路同样可以应用于项目管理。
它尤其能促进“团队信息共享”和“方针·流程的语言化”,成为PM应对沟通难题的有力工具。
项目 | 医疗现场的含义 | 项目应用 |
---|---|---|
S:Subjective | 患者的主观陈述 | 相关方的困惑和声音 |
O:Objective | 医师观察到的客观数据 | 度量指标及产出物等事实 |
A:Assessment | 综合评估与诊断 | 原因分析与评估 |
P:Plan | 治疗方针 | 具体的改进行动(作为课题) |
实践:使用SOAP对项目问题进行“诊断”并“开出处方”
#接下来,以项目中常见的课题为例,介绍如何使用SOAP格式进行整理和分析。
同时介绍如何将其落地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课题)。
案例:设计阶段反复返工次数多,影响了质量
#S:主观信息(Subjective) - 问诊
#首先倾听相关方的意见。
此时不做评价,将主观诉求如实记录。
- “制作评审资料花费时间太长,导致开发速度下降。”
- “每次评审都会收到根本性的指摘,最终还是要重新开始。”
O:客观信息(Objective) - 检查
#接着收集能支撑诉求的“事实”。
避免感性描述,准备具体数据。
- (从考勤日志)为准备评审和说明制作的单独资料平均耗时超过4小时。
- (从评审记录)过去3次评审的指摘件数平均达到12件。
A:评估与诊断(Assessment) - 诊断
#对照S和O,分析“为什么会发生问题”。
- 设计文档的撰写与单独说明资料的制作构成了重复工作,增加了成员负担。
- 大多数指摘源于对设计模板的理解偏差。
- 【诊断】问题的原因在于“评审方式”本身效率低下。
P:计划(Plan) - 治疗方针(课题化)
#基于“A:评估与诊断”中明确的根本原因,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这里的行动需要作为在第1回中学到的“课题”明确定义。
- 课题:通过审视设计评审流程,减少返工工时和质量下降。
- 行动1:试行设计文档直接评审
- 内容:与XX部门合作试行引入直接评审设计文档的流程。
- 负责人:明石
- 期限:XX/XX
- 行动2:举办设计模板与评审视点共享会
- 内容:为统一设计模板和评审视点的认识,举办共享会并设置Q&A环节。
- 负责人:富樫
- 期限:XX/YY
- 行动3:验证流程改进效果并决定是否正式导入
- 内容:在2周后回顾上述行动的结果,基于客观数据(如返工工时、指摘件数)验证改进效果,并判断是否正式导入流程。
- 负责人:伊达
- 期限:XX/ZZ
- 行动1:试行设计文档直接评审
使用SOAP的三个好处
#-
可以将“莫名的不满”转化为“可分析的信息”。
通过收集客观(O)信息,可以冷静地分析原因。 -
不再停留在“怎么办”,而能自然推导至“应该做什么”。
从评估(A)到计划(P),问题解决路径自然而然得以展开。 -
作为团队的“共通语言”发挥作用。
按照SOAP进行讨论,可以防止信息遗漏或认知偏差。
结语:PM要成为“项目的临床医生”
#对于PM而言,诊断项目的健康状况并进行适当的治疗,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就像临床医生一样,真诚倾听现场的声音(S)。
收集并分析客观事实(O),准确诊断(A)问题的根本原因。
然后,基于该诊断,作为具体的治疗方针(P)开出处方般的课题。
正是这一系列流程,成为引导项目走向成功的关键。
SOAP格式是一种整理日常中“咦?”“奇怪?”等不适感的工具。
它具有将其转化为系统化问题解决的力量。
首先,可以从在日常工作中使用SOAP格式做笔记的习惯开始。
在SOAP中培养的问题解决“模型”,终将成为PM的自信。
并将成为应对各种挑战的强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