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与「课题」的区别开始 — 面向新人项目经理:课题管理入门指南
Back to Top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这篇文章已从日语翻译而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始版本。
引言
#- “总觉得项目好像没能顺利进行……”
- “发生故障了,但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 “在会议上被问到‘问题点是什么’,却无法顺利地表达……”
各位新人项目经理(PM),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
项目中问题在所难免。
这时,你常会听到资深PM说“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这句话。
但是,“问题”和“课题”到底有何不同呢?
阅读本文,你将获得如下好处。
- 你将明确了解到“问题”和“课题”的区别。
- 你将理解为何将其视为“课题”如此重要。
- 你能逐步学习到明天就能使用的课题管理基本方法。
- 这将成为你的项目顺利推进的契机。
一起培养将“遇到难题……”转变为“该这么做”的技能吧。
从“问题”和“课题”的区别开始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你会经常听到“问题”和“课题”这两个词。
它们看似相似,实则含义不同。
意识到这种区别,是成为优秀PM的第一步。
我最初理解到“问题”和“课题”是不同概念,是在一次培训中,使用上图进行讲解时。
直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并在向他人解释“问题”和“课题”的区别时参考这一点。
图表的横轴代表项目的时间流逝,纵轴表示项目的产出量。
蓝线代表在项目规划时设定的目标产出量,即“理想状态”,绿线则代表当前的产出量,即“现状”。
项目中的“问题”定义
#问题是指**“理想状态(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Gap)**。
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阻碍或有可能阻碍项目目标的达成,指的是“令人棘手的状况”或“不理想的状态”。
可以表达为问题 = 目标 - 现状。
“问题”的特征
#它通常指负面状况、事件或征兆,要么已经发生,要么即将发生。
例如,以下情况可视为问题。
- 进度比计划落后
- 测试中出现大量缺陷
- 收到客户投诉
- 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下降
如果放置“问题”
#- 往往只是抱怨现状
- 很难形成具体行动
-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项目可能陷入停滞,甚至走向失败
项目中的“课题”定义
#“课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为将现状转变为理想状态而采取的具体行动(Action)。
换句话说,即为消除导致问题的原因而进行的具体措施。
“课题”的特征
#它具有解决和达成的未来导向,带有积极的含义。
可以明确接下来要做什么,明确具体行动或方针。
例如,以下为课题示例。
- (针对进度延误的问题)“识别延误原因并制定恢复计划”
- (针对缺陷导致的质量下降问题)“对发现的缺陷进行优先级划分并制定修复计划”
- (针对失去客户信任的问题)“迅速向客户道歉并传达应对方针,以达成共识。”
- (针对因成员积极性下降而造成离职的问题)“对团队成员进行1对1沟通,掌握状况并讨论对策”
设定“课题”的好处
#- 可以明确应该做什么
- 更容易与团队一起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 成为推动项目向前的动力
通过比喻提高理解度
#问题: “房间很热”(目标:凉爽的房间,现状:炎热的房间。这个差距就是问题。)
转化为课题的提问:“怎样才能让房间变凉?”(阻碍因素:室内热空气、直射阳光等)
课题/解决方案选项:
- 采取“打开窗户通风”这一行动。
- 采取“将空调设定温度调低”这一对策。
- 实施“安装风扇”这一具体方案。
仅仅意识到“房间很热”这一问题,并不会让它变凉。
但是,一旦设定了“打开空调”这一课题(应采取的行动),就能付诸具体行动。
为什么让新人PM意识到“问题”和“课题”的区别很重要
#仅仅认识到“问题”,就只会停留在“真麻烦啊”这一层面。
这样项目无法向前推进。
通过将其转化为“课题”,才能真正迈出“那就这样做吧”的具体第一步。
这就是朝着解决问题迈出的第一步。
不要悲观地想“到处都是问题……”,而要以“为了化解这个问题,应该着力于哪些课题”为前提进行积极讨论。
养成用课题化的表述来沟通的习惯,能让人进入可行动的状态。
“课题管理”的基本步骤 ~分三步推进~
#当你能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妥善管理这些课题。
这就是“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究竟是为了什么
#然而,如果将发现的课题置之不理,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演变为重大故障,或阻碍项目进展。
课题管理是指将问题重新定义为课题,并对其进行记录,直至解决的一系列活动。
课题管理的目的
#- 课题的“可视化”:明确什么是课题,谁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处理
- 防止遗漏:避免重要课题被遗忘
- 进度共享:让团队所有成员都能掌握状况,便于协作
- 知识积累:为将来遇到类似课题时提供参考
课题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步骤1:发现并捕捉课题(课题的识别与记录)
#- 保持警觉,课题发现的提示
- 在例会报告、成员咨询、客户反馈、个人察觉等日常工作中的各个场景,都潜藏着课题的线索。
- 当你有“咦,不对劲”“有点麻烦”“照这样下去可能不行”等感觉时,就是发现课题的良机。
- 首先做好记录,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课题管理表”
- 使用Excel、电子表格或市售的课题管理工具均可,以易用为主,最初保持简洁。
- 要点1:课题要具体,并以“可执行的句子”来描述。
- NG示例:“销售额未达目标”(这是问题的状态描述)
- NG示例:“提高销售额”(这样无法明确具体措施)
- OK示例:“制定新客获取的活动策划,并在XX月XX日前完成实施计划的制定”
- 如果课题难以转化为具体行动,也可先准备一个将“问题”和“课题(临时)”分开记录的清单。
- 要点2:记录必要信息。 最低记录以下项目:
管理编号
: 为课题分配ID(例:KDI-001)课题发现日
: 发现该课题的日期课题
: 一目了然地说明是什么课题问题
: 具体说明何时、谁遇到了什么困扰,以及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提出者
: 报告该课题或提出处理请求的人负责人
: 主要负责解决该课题的人。请明确写出个人姓名,仅写团队名称容易导致责任不清。开始日期
: 从何时开始处理(已开始)的日期完成期限
: 希望或必须在何时前解决。务必设定优先级
: 处理的紧急性和重要度。具体示例见后。状态
: 未开始、进行中、搁置、完成等中期报告/结论内容
: 记录处理过程和最终结果。完成日期
: 课题实际完成的日期备注
: 其他特别事项
- 优先度设定示例:
Blocker
: 若未在完成期限前采取行动,会完全阻碍其他团队的工作。Critical
: 若未在完成期限前采取行动,会完全阻碍本团队的工作(目前不考虑对其他团队的影响)。Major
: 若未在完成期限前采取行动,大约会造成5%以上任务延误。Minor
: 若未在完成期限前采取行动,大约会造成不足5%的任务延误。Trivial
: 即使在发布前不采取行动,也不会影响项目的交付期、成本、质量,但仍有改进余地事项。
课题管理表示例
管理编号 | 课题发现日 | 课题 | 问题 | 提出者 | 负责人 | 开始日期 | 完成期限 | 优先级 | 状态 | 中期报告/结论内容 | 完成日期 | 备注 |
---|---|---|---|---|---|---|---|---|---|---|---|---|
KDI-001 | 2025/06/06 | 制定并执行演示环境构建延误的恢复计划 | 定期演示使用的环境搭建因资源不足比预定延迟了3天。 | 销售部 田中 | 开发部 佐藤 | 2025/06/07 | 2025/06/10 | Critical | 进行中 | 铃木加入支援,分担搭建工作。 | ||
KDI-002 | 2025/06/05 | 就新功能的规格,在相关人员间举行评审会议并达成共识 | 关于A功能的运行方式,开发团队和企划团队存在不同解读。 | 企划部 山田 | PM 高桥 | 2025/06/06 | 2025/06/07 | Major | 未开始 | 已为相关人员安排会议 | ||
KDI-003 | 2025/06/03 | 进行iOS最新版验证测试终端的追加采购(购买/租赁) | 验证iOS最新版本所需的测试设备缺少1台,导致部分测试项无法执行。 | 质量管理部 木村 | 总务部 渡边 | 2025/06/04 | 2025/06/09 | Minor | 搁置 | 正在安排租赁设备,预计6/9交付。 |
我喜欢使用Blocker
、Critical
、Major
、Minor
、Trivial
。
原因是在项目管理工具或电子表格软件中将课题列成列表时,按优先度列排序,会按字母顺序排列,因此可以方便地排序。
步骤2:制定课题的应对策略(课题分析与对策制定)
#- 思考课题的根本原因(深入挖掘)
- 探究该课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尝试深入挖掘。(例如:测试环境准备延迟这一课题背后,可能隐藏着负责人繁忙、流程不明确或所需设备不足等各种因素。)
- 不仅处理表面现象,还应解决其背后原因,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 思考解决问题的行动
- 就如何实际解决问题,提出几个方案。
- 不要独自苦思,要积极向前辈或团队成员咨询,从多方视角寻找解决方案。
- 明确负责人和期限
- 要明确“谁”在“何时前”完成,否则课题无法推进。
- 负责人:务必指定个人。若实际负责人更换,应及时更新课题管理表。
- **完成期限:**务必设定。没有承诺期限的课题,可能永远无法解决。如难以设定期限,应尽早向上级(经理)咨询并征求指示。对于尚未确定期限的课题,可由经理暂时负责并制定期限等规则。
- 按优先度与影响度进行整理
- 同时处理所有课题并不现实。应考虑课题的重要度(对项目影响的程度)和紧急度(可用处理时间)来设定优先级。
- 利用“重要度×紧急度矩阵”等方法也很有效。
步骤3:跟踪至课题解决(应对与关闭)
#- 进度如何?请定期确认
- 不要完全放手给负责人,作为PM要关注进度。
- 可通过每周一次会议等方式建立课题进度跟踪机制,应注意避免课题“未解决”就结束。
- 完成后标记“完成”
- 确认应对措施已执行且课题已解决。
- 向相关人员报告“已解决”,并共享信息。
- 将课题管理表状态改为“完成”,并记录完成日期。
- 将所学应用于下一次(回顾)
- 建议团队分享从本次课题中学到了什么。
- 这将成为防止类似课题再发以及今后项目运作的宝贵经验。
有效持续进行课题管理的技巧
#- 不必追求完美。
- 首先从记录开始。
- 避免独自承担。
- 遇到困难时,勇于立即向前辈或团队发出求助。
- 课题管理表是团队的共享资产。
- 放在团队都能看到的地方。
- 建议利用共享文件夹或项目管理工具等。
- 养成“对了,那个课题进展如何……”的回想习惯。
- 可每周安排一次回顾时间,将课题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 在会议中加入短小的“课题评审时间”也很有效。
课题管理中常见的陷阱与应对策略
#虽然已经开始了课题管理,但运作不畅……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状况,不妨先了解一些常见陷阱及其应对策略。
陷阱1:“变成了问题列表”
#症状:只记录问题或目标,却没有具体行动或向解决推进的进展。
指课题的标题或内容不以“要做什么”的行动形式呈现的状态。
常见仅是问题陈述或停留在抽象目标的情况如下:
- “销售额未达目标”(问题的描述)
- “提高销售额”(并非具体行动)
陷阱2:“总会有人做吧”的状态
#症状:课题负责人不明确,导致无人承担责任去处理。
以团队名分配,或负责人一栏为空。
应对策略:逐个课题明确分配个人负责人。
这样能产生责任感,大幅减少课题被搁置或延迟的情况。
若负责人变更,应迅速更新课题管理表。
陷阱3:永远无法完成的课题
#症状:课题未设定完成期限,或已设定却未能遵守。
应对策略:务必设定完成期限,并在团队内共享其重要性。
未承诺期限的课题容易被降低优先度,最终可能永远无法解决。
如难以设定期限,可向PM或经理咨询,让其设定期限,或遵循请求其判断的规则。
陷阱4:课题粒度不一致
#症状:像“服务器宕机”这样的大问题,与“修正XX文档的错字”这样的小任务被同等对待。
应对策略:对于过大的课题,将其拆分成可解决的规模。
相反,对于过于细小的课题,可考虑归并管理或在另一个任务清单中管理。
与团队提前共享课题的级别感也很有效。
结束语:课题解决是PM成长的养分
#与其仅仅抱怨“问题”,不如将其视为需解决的“课题”,并转化为具体行动。
这种思维转换和实践,不仅能引导项目走向成功,还能让你作为PM获得巨大成长。
有时你可能会觉得课题管理很麻烦。
但它是让项目顺利推进、保护你和团队免受意外故障的重要技能。
一开始无法做到完美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参考本文介绍的步骤和技巧,一项一项地面对课题并积累解决经验吧。
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苦恼,要依靠身边的前辈和团队成员。
希望本文能为你作为PM迈出第一步提供帮助。
我们将继续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