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间目标驱动现场!高效PM活用未来实现树的改进术
Back to Top
为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这篇文章已从日语翻译而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始版本。
引言
#在之前的文章「利用因果关系图进行问题解决|对现场改善有效的高效PM的实践步骤」中,我们讲解了如何将现场的问题可视化,并从根本原因推导出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作为续篇,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未来实现树,将目标设定并落实到执行计划的方法。
结合实际咨询现场的案例,按照以下3个步骤展开。
- Step1:通过未来实现树明确“中间目标”
- Step2:制定可执行的改进计划
- Step3:效果验证与因果关系的检视
1. 通过未来实现树明确“中间目标”
#未来实现树是一种将现状树的根本原因替换为期望状态,并描绘通向目标的因果关系的手法。在此过程中所设定的就是中间目标。
中间目标的作用
#- 明确到达目标的中间节点
- 成为所有相关人员共享进度的基准
- 可用于优先级排序和方案一致性确认
注意:如果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的联系不明确,请重新审视因果结构。
另外,通过定期更新现状树,也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场状况。
2. 如何制定可执行的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的关键在于将想法细化到“谁来做、做什么、在何时完成”。
制定步骤
#- 整理效果与执行难度
→ 优先短期内效果显著的措施 - 明确所需资源与技能
- 制定路线图(包括中期与长期视角)
- 确定执行负责人并设置期限
要点:短期措施旨在快速产生成果,长期措施旨在从结构上解决根本问题。
将两者结合是理想方案。
3. 效果验证与因果关系的检视
#为了提升计划的执行效果,应将中间目标转化为量化指标。
指标示例
#- 测试自动化率:目标 80%/实际 72%
- 紧急发布次数:半年内≤3次/实际 5次
若未达成,请确认以下事项:
- 因果关系假设是否存在错误
- 执行流程是否有缺陷
必要时,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并修正计划。
【案例】咨询现场的问题解决流程
#背景与课题
#某客户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流程改进。
然而,管理层却反馈“改进无法固化”。
其业务目标是强化制造能力和加快产品化速度。
对于阻碍这一目标的结构性问题分析,该企业委托了我们。
通过现状树可视化问题结构
#我们通过现状树可视化了组织内部潜藏的复杂问题结构与负向螺旋。
通过访谈和成果物分析,明确了以下课题。
- 开发负责人层的工作负荷过重
因应急事项处理和评审滞后,负责人层成为瓶颈。 - 管理工具的形骸化
同时使用Redmine和Excel进行双重管理,加剧了工作负荷过重。 - 人才培养机制不足
未能开展组织化的技能提升,导致成员能力不足。 - 项目运营控制不全
由于能力不足,推给合作公司的情况增加,加之对外包管理松懈,计划偏离已成常态。 - 对产品缺乏责任意识
临时应付的工作增多,成为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负向螺旋的实况
#整理问题后可归纳为“开发负责人工作过重”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两个根本原因。
这两点造成了以下两种负向螺旋。
- 螺旋①
工作过重 → 责任意识降低 → 离职 → 资源不足 - 螺旋②
技能不足 → 质量下降 → 缺陷增加 → 失败成本增加
未来实现树与正向螺旋的设计
#根据转换为“理想状态”的因果关系,绘制了正向螺旋的形成与通往业务目标的路径。
为切断负向螺旋,我们将以下事项替换为“理想状态”。
- 分散工作负荷
- 强化成员技能
- 构建具有责任感的产品开发体系
由此,正向螺旋得以形成,通往业务目标的路径也变得明确。
解决方案的具体化|短期与长期的改进方法
#为消除根本原因,我们探讨并实施了如下解决方案。
需要消除的根本原因 | 已消除的状态 | 为消除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
---|---|---|
开发负责人工作过重 | 工作分散・效率化 | 引进外部PM、导入PM支持工具 |
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 技能强化 | 制定培养计划、设计培训项目 |
在短期内重点解决瓶颈问题,长期则推进基于培养策略的结构性改进。
结语|将问题解决与成果结合的执行技巧
#在本文中,我们以因果关系图描绘的未来蓝图为出发点,讲解了通过设置中间目标和制定执行计划,将问题解决的流程联系起来的方法。
要将“可视化”后的问题导向“解决”,执行与验证的循环是必不可少的。
不能仅仅停留在将问题可视化的阶段。
将解决方案付诸行动,才是现场改进的第一步。
本篇文章是「高效PM系列」的一部分
👉 防止检查表形骸化!高效PM的重构术与7个改进策略
👉 不形骸化的例会推进方式|高效PM的7个改进步骤
👉 实现课题消化的列表运用|高效PM脱离形骸化技巧12选
👉 利用因果关系图进行问题解决手法|对现场改善有效的高效PM实践步骤方法
👉 流程改进的实践步骤|高效PM使用的IDEAL模型与成功秘诀